本部分内容是基于理解层次原理进行讨论,讨论的对象是理解层次的第二层:身份。
第二层关注的主要问题是:Who,也就是作为一个使用反馈系统来展示真实情况的个体,他究竟是谁,这个身份的使命是什么?
一、定义身份
我构建了TMS,我希望利用TMS这个指标的反馈系统来帮助自己优化,那么,这里的我是谁呢?
我和TMS的相互互动中,我有两重身份:
- 通过TMS反馈的内容让自己不断地去优化;
- 建立TMS并维持其稳定运转。
所以,我的身份有两个:成长者、系统搭建、维护者和优化者。
二、定义使命
针对两种身份,分别说明使命:
(一)成长者
作为一个成长者,最重要的是能够客观地发现自己的问题,并根据问题解决方法论去改进和优化自己。所以,作为成长者的使命是:
- 利用数据
- 直面现实
- 纠偏优化
- 提升单位时间平均价值
- 持续高效能
综上,我是一个:利用数据、直面现实、纠偏优化、提升单位时间平均价值、持续高效能的成长者。
(二)系统搭建、维护者和优化者
这里有三个身份,分别是:
- 作为系统搭建者,我要构建一个基于时间的简单、高效、易用的反馈系统。这个身份是一次性的,系统搭建完成后,该身份的使命就结束了。
- 作为系统维护者,我要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转,面对外部变化对系统的冲击时,要适时调整和维护系统。
- 作为系统的优化者,我要持续增加系统的反脆弱性。
因此,在系统搭建完成后,要用这里的要求对系统进行检验:
- 是否足够简单
- 是否非常易用
- 是否足够高效
- 是否有应急机制
- 是否有稳定的核心和开放的机制以确保反脆弱
ChangeLog
- 2018-02-21 更新内容 by 易仁永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