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TMS
TMS(Time Management System)是时间管理系统的简写。由于,本系统带有极强的个人属性,在未来使用时,TMS特指:易仁永澄的时间管理系统。
根据系统思维的基本原理,TMS作为一个系统,一定要符合下图基本逻辑:
根据“变化”的基本原理(见:《目标是什么?-01》),你会发现:每个人都会在时间的轴线上匀速前行,同样时长的时间是没有差别的,但是时间过后的人却有很大差别。
那么,对于TMS来说:
- System:就是时间管理系统;
- Input:就是无差别的时间;
- Output:是什么呢?
我们先假设 output = x,接下来,我们分析一下这个输出 x 究竟是什么?
二、为什么要TMS?
(一)原理分析
根据价值思维的基本原理,个人价值 = 主动积累的价值 + 被动积累的价值的总和,也就是:
对同一个个体而言,被动积累是你无法掌控的,在同样时段内的时间也是无差别的,那么,同样时段内我们价值积累的大小,跟行动有很大的关系。
又因为,行动由决策系统生成,因此,一个人的决策系统(GC框架 + 假设)就非常重要。我们只有不断优化我们的决策系统,才能让行动有效,个人价值变得更高。
(二)关键结论
通过上述原理分析,构建TMS的目的在于:
采用XX方式,找出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持续优化自身假设,提高个体单位时间内的平均价值。
(2018-02-21更新)根据立项说明文件中的二、(三)项目核心价值部分:
通过构建这个系统,可以实现:
- 不轻易承诺,承诺就要兑现;
- 有充分的时间去和内心的小我在一起,陪伴它成长,以降低隐形进程的内耗;
- 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规划事业发展,选择出重中之重,全力投入,以调整原有分散投入的模式;
- 有充分的时间去管理团队、发展团队,将产能扩大形成一套稳定的模式,以支持未来的发展;
- 让自己不再疲于奔命,用更加从容去面对紧张的工作;
- 能够均衡事业、个人、生活三方面。
说明,TMS的输出Output也是上面的引用内容。
综上“目的”和“核心价值”可以相互验证,目的是投射端,核心价值是投影,TMS关心单位时间的平均价值提升。
三、TMS的系统构成分析
使用白箱视角去逐步分析系统构成,有两种常见的方法:
- 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,分析系统的构成;
- 根据理解层次的原理,分析系统的构成。
简单、大致介绍如下(具体内容需要详见整个TMS详解)。
(一)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,分析系统的构成
TMS的IO分析为:
- Input:无差别的时间;
- Output:不断提升的个人单位时间内的平均价值(V/t,价值/时间);
以此倒推系统构架。那什么样的系统能够分析出问题并可以持续优化呢?可以形成以下层次:
第一层打开: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
基于认知原理和价值思维的相关原理,可以得到结论:
- 只有发现问题(现实 = 有问题),才能够推导出假设出错
- 只有分析问题,才能找到究竟是哪个假设错误
- 只有优化假设,才能解决问题、提升价值
第二层打开:用关键指标来分析问题
任何系统都是利用指标来检查是否出现问题并分析问题,例如电表,如果某一个月电表读数突然比上个月或去年同期增加N倍,那一定是因为什么发生了导致的。任何分析类的工作,原理都是如此:用指标找问题,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时间管理系统的关键指标必然和时间有关,所以,在这个层次的系统视角下,系统可以被分为以下5个部分:
- 形成时间指标;
- 驱动系统,记录指标变化,找出规律;
- 判断是否有和规律不一致的情况;
- 分析情况出现的原因;
- 调整假设以优化未来的决策模式。
第三层打开:TMS的具体功能模块
围绕着第二层次打开的部分,形成具体的功能模块为:
- 时间认知模块:形成指标;
- 时间规划模块:假设出某种规律;
- 时间开销记录:在现实/实践中确认是否符合规律;在现实/实践中发现不符合假设的部分;
- 时间问题处理:根据冲突进行反思,分析原因、优化假设;
- 时间整合:根据某些原则,直面问题、解决问题,整合利用时间;
(二)根据理解层次的原理,分析系统的构成
理解层次是一种分析自己和外部相互作用、影响的高效系统架构模型。利用该模型,可以快速分析出系统的层次组成。利用理解层次,可以帮助自己在思考与外部互动时,拥有更全面、更完整的视角,并可以有效地提升行动的效率。
理解层次的模型如下:
具体内容,我将在后续展开。
仔细查看,第(一)部分“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,分析系统的构成”的内容,只是理解层次中第四层——能力层次的具体组成,因此,整个TMS的构建过程,我将采用理解层次作为框架模型进行系统架构,每个层次均用文章的形式写作、呈现。
四、总结
关于TMS的简介,我们可以总结几句话:
- TMS是易仁永澄的时间管理系统;
- TMS可以帮助易仁永澄提高自己的单位时间内的平均价值;
- TMS的构成思考方式为:理解层次 + 系统白箱视角。
好了,接下来,我们开始按照规划的方式来构建系统吧!
ChangeLog
- 2018-02-21 增加系统输出的分析 by 易仁永澄
- 2018-02-15 发布内容 by 易仁永澄